- 註冊時間
- 2007-9-3
- 精華
- 在線時間
- 小時
- 米币
-
- 最後登錄
- 1970-1-1
累計簽到:1488 天 連續簽到:10 天
|
5 n5 K5 M$ j* h5 P$ A% v8 W+ }
/ `* _3 q8 r/ Q0 @# X 物理治療師表示,只要是肌肉骨骼相關的疼痛問題,單靠藥物只能舒緩疼痛,無法解決源頭問題,需要透過物理治療協助能找出問題並改善。
: _8 q7 t5 I6 _
9 W9 _$ S& _8 T. f+ {$ s 世界物理治療聯盟2016年統計,全球有至少2,700萬人以類鴉片藥物止痛,包含急性疼痛、慢性疼痛及非惡性疼痛,而產生藥物過量或成癮的情形。單是美國,就有超過4萬人因類鴉片藥物使用過量致死。
* M' {' m" D" x5 n; q# e" ~$ i7 x2 X* V
止痛藥不治本 物理治療個別化評估治療& v. z/ _9 j$ d" J, l* |: Q1 }
# ]& H/ |$ N+ z$ k5 [- f% B0 g 物理治療師湯士萱表示,只要是肌肉骨骼相關的疼痛問題,單靠藥物只能舒緩疼痛,無法解決源頭問題,需要透過物理治療協助能找出問題並改善,像是下背痛、肩頸痠痛,都能有非常理想的效果。而疼痛有很多種,機械性疼痛無需服用類鴉片藥物;中樞神經敏感化造成的疼痛,才可能需要借助藥物協助治療。
4 z8 T& R! {/ i' P( M. r! Y: C: C' H: n7 S9 a* a$ D- d
湯士萱說,治療疼痛前,最重要的就是事先評估,包含動作方面的評估,關節、肌肉、骨骼方面的理學檢查。另外,還需要觀察患者的生活形態與習慣,以及心理壓力等等,多方面地去分析,更有助於揪出疼痛源頭。
% L) x( A0 o+ W: O2 P8 w9 }- ]8 q8 j4 i) _+ e
怕痛不敢動? 正確的痛有助康復! |% D( X/ X+ y" n, u' I1 c
/ j# D9 u, {# O. S 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具科技學系副教授王子娟指出,評估時也需要觀察病人是否對疼痛有迴避或逃離行為(Fear Avoidance),認為動了會痛,所以不動就不痛。這樣的概念就傷口組織癒合而言非常正確,但在慢性疼痛方面,反而可能有反效果。物理治療上,確保病患沒有組織傷害後,就應讓患者在可接受的疼痛範圍內適度進行活動,安排運動處方,讓身體組織慢慢適應,也讓大腦對疼痛訊息的解讀更加正確,進而恢復正常的身體功能。
: C$ v6 t0 ^+ o2 w e% I) c1 v/ c/ e# H1 z0 L9 c
病患往往因為某些部位的疼痛而培養出單一的動作模式,造就某些關節較少活動,就像門很久沒開被卡住,重新活動關節時,可能會感到些許不適。湯士萱解釋,民眾很難分辨,自己所感受到的痛楚是否屬於「正確」的痛,所以尋求專業協助仍是非常重要的。
+ a& g( k: w6 B: ^' Z8 M, @# N( n2 }! j) [: j. J, {$ N
被動治療效果有限 可爭取全方位治療6 J8 N4 _5 E4 r5 w$ M" v
' F/ |1 l7 k3 `4 O- X 王子娟坦言,很多物理治療所提供的,是屬於被動的治療方式,這樣的療法對於慢性疼痛效果並不明顯。其實物理治療師還具備徒手治療的能力,針對組織肌理,減輕疼痛,還有提供運動治療處方,替患者做動作分析,再給予客制化運動治療。
2 {- m9 k$ `* u6 ~+ R
4 G* W0 M) E0 i( L 王子娟呼籲,民眾若只是接受冷、熱、電療等儀器類部分的物理治療,其實並不全面,建議病人可向醫療單位提出要求,爭取更全方位的物理治療,包括徒手治療、運動治療,讓疼痛問題能有真正的解方。
+ L7 }2 ^4 @3 ]9 P C4 | k5 Q* I. k/ r( K4 H4 c, S( A& C
運動治療更主動 肌肉、關節協調性UP+ y8 n( ?, b5 q
' f5 x7 z7 n( f運動治療為什麼這麼重要?湯士萱解釋,主動的運動、控制肌肉,對改變神經訊號,還有肌肉、關節間的協調大有幫助。許多民眾憂心運動治療負荷過重,王子娟表示,物理治療師具備專業的能力,能再評估完病患後,制定出低強度或高強度的個人化訓練,同時能在訓練過程中,監控動作、協調能力是否正確,也確保病患所承受的疼痛不會在過程中變成阻礙治療的危險因子。
" Z, c5 F! s& M! V$ ^1 \$ h
. }4 R3 D. R9 X: ~$ k9 Z5 o3 Z 「我們不能期待用一樣使用身體的方式,去期待一個不一樣的未來。」湯士萱分享道,精準點出許多民眾以同樣的動作模式,卻期待舊問題能得到新的改善,呼籲民眾遇到疼痛問題應該積極尋求解決方案,找回往日良好的身體機能。
3 \ W$ ^ y5 B; G2 ? V; {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