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王朝(618—907年),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統一時間最長,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。 618年由李淵建立,定都長安(今西安)。並且設有東都洛陽、北都太原等等陪都。 627年,李世民登基後開創了“貞觀之治”,唐高宗以後,武則天以周代唐,史稱武周,705年神龍革命後恢復大唐國號。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,政治清明,經濟雄厚,軍事強盛,四夷賓服,萬邦來朝,開創了全盛的“開元盛世”。安史之亂後,國力日趨衰敗。 907年朱溫篡唐,唐朝滅亡,從此中國進入了進入五代十國(五代是指後梁、後唐、後晉、後漢與後周,十國指的是前蜀、後蜀、吳、南唐、吳越、閩、楚、南漢、荊南、北漢)時期。唐朝共歷274年(包括武周是289年),20位皇帝。唐朝聲譽遠及海外,與南亞、西亞和歐洲國家均有往來。唐朝以后海外多稱中國人為“唐人”。唐朝文化兼容並蓄,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,進行交流融合,成為了開放的國際文化。唐詩、科技、文化藝術極其繁盛,具有多元化的特點。 滅亡原因: 1、邊患不斷(如安史之亂、安南叛亂、外有吐蕃入侵等),藩鎮割據;8 B v1 g1 [' A) {
2、宦官專權(如李輔國等),黨爭內耗(如牛李黨爭);3 H3 F- I% y6 d, `' n [
3、長年戰亂嚴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力量,阻礙了經濟發展,引起農民起義與外族入侵。
% X; Q# F+ K) O% a" L& l8 N$ P. I3 J. Q- @" R0 B
* S- F7 S% r, ?$ B" l( i |